第三章 青铜器(2)
发布日期:2020-03-02 21:57 浏览量:895 

11,西汉七乳禽善带铜镜

西汉七乳禽善带铜镜,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河东村出土,现珍藏于贺州市博物馆。该镜中心为半球钮,镜背有组棱脊把镜背面分6个环麦形区,钮区有9枚乳钉纹绕半球钮排列,乳钉纹间有半月形图案相间隔。内区有四短横按星形排列的图案与垂直的三弦纹组成的图案相间隔构成环状纹饰带。外区有由凸线条构成的禽图案和半月形图案,半月形图案分为两月一组和三月组两种,分别分布在禽尾和禽首。两组不同的半月形图案由乳钉间隔,每两小禽隔着乳钉及两组半月图案呈对峙状,6小禽共构成三大组对峙图案环形排列,另一展翅大母禽位于环带图案接近闭合处,这样,母六子七乳钉组成了闭合的环带图案。最外区由竖弦紧密排列成环带云气纹饰。镜沿内区纹有一周栉齿纹组成闭合环带图案。镜沿外区由连续的水波纹组成闭合环带图案。镜沿平直。

11.png

                                        西汉七乳禽善带铜镜

12,西汉昭明铜镜

西汉昭明镜,贺州市铺门镇河东村出土,现珍藏于贺州市博物馆。半球钮,圆钮座,内区由简化的枝叶纹,连弧纹组成,外区为环状铭文带,铭文为内清口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心口而不世()”。最外区是环云气纹带。镜缘平直。昭明镜是汉宣帝至王莽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汉镜。初始时,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文内容为自夸镜子票亮。越后来,缺字少划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书写也很随意,此昭明镜的个别字草得难以辨认,字也少了三点水,显得相当草率。

12.png

                                                                             西汉昭明铜镜

13,东汉禽兽规矩纹铜镜

东汉禽兽规矩纹镜,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香花古墓群出土,现珍藏于贺州市博物馆。圆钮,四叶纹钮座,钮座外大方框,方框外有八乳钉,TLV分成四方八区,配八禽兽,外有两棱脊组成的铭文带,铭文模糊不清。最外区有云纹带。镜沿由内往外各有一锯齿纹带和水波纹带。镜沿斜面。

13.png

            东汉禽兽规矩纹铜镜

14,东汉龙虎对峙铜镜

东汉龙虎对峙铜镜,此镜出土于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寿峰古慕群三国墓中。现珍藏于贺州市博物馆。半球钮,圆钮座。内区用线条构图,有一龙一虎绕钮对称分布,龙虎之首呈相对峙状,外区是云气纹带。镜沿内锯齿纹带,镜沿外连续水波纹带。镜廓斜面。东汉中期始流行神兽镜。此镜纹饰清晰,简练的线条把龙虎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表现出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也是我国铜镜铸造技术处于高潮时期的典型作品。该铜镜的制作年代究竟是东汉时期还是三国时期,目前还有争议,由于铜镜属于耐用品,可以几代人相传下来使用,东汉铜镜传到三国,在三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也属正常的。

14.png

               东汉龙虎对峙铜镜

15,南汉乾亨寺铜钟

南汉大宝四年(公元961年),拟推荐国家一级文物。原为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梅桂村乾享寺内座钟,寺废后,1930年迁移至贺街镇三乘寺,因拂晓之时敲钟声可响彻贺城(当时的贺县治所)城区内外20里,名为三乘晓钟,是老贺县八景之1963年迁至八步镇灵峰公园附近的留趣山园内至今。珍藏于贺州市博物馆。该钟铸造于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大宝四年(961),青铜铸造,通高133厘米,口径83厘米,750公斤,龙形拱钮。钟面镌刻文字1275个,主要刻有铜钟的铸造年代、尺寸监造官、铸造匠、镌字匠和使用僧的名字等内容。乾亨寺铜钟于1963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亨寺铜钟是贺州市南汉时期具有典型特征的文物,也是研究岭南地区南汉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冶铸工艺重要实物资料。

15.png

                 南汉乾亨寺铜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