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瓷器篇(1)
发布日期:2020-03-19 11:45 浏览量:1641 

  第四章,瓷器

                   瓷器文明

中国的陶瓷从唐朝开始大批输出国外,宋代逐渐繁荣昌盛,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贺州得益于潇贺古道和湘漓古道两条海陆丝绸之路的便利,陶瓷产业在宋代得到了极大发展。近年来,贺州市境内先后发现了大批宋代窑址,这些窑址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潇贺古道沿线,是贺州历史上遗留陶瓷窑口最丰富的时代。

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帜。贺州出土的瓷器表明,宋代贺州仿造当时北方各大名窑的烧制技术,生产出来的瓷器胎体硬实,色泽圆,晶莹剔透,釉色丰富,华丽多彩,敲之铿锵有声。这些沉睡了千年的古窑遗址和残破的瓷片,昭示了宋代贺州的陶瓷盛世。

钟山县红花镇位于思勤江畔,从思勤江下桂江可入湘漓古道,红花镇也是潇贺古道的重要通道,便利的水运使这里成为宋代贺州瓷器的重要生产地。红花窑的瓷种以青瓷为主,偶见青白瓷。青瓷的瓷胎灰褐色或者灰褐色中夹红色,胎质疏松,有较强的吸水性,胎釉色黄,且釉层较薄,开细片裂纹,胎釉结合不好,极易脱落。器形上,红花窑烧制的产品有碗、碟、罐、壶等生活器物。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是潇贺古道自湘入桂的重要入口,便利的富江水运也使这里成为贺州宋代重要的瓷器生产地。1963年,广西考古人员分别在朝东镇豪山村和秀水村发现二处宋代窑址,这里主要生产厚釉青瓷和薄釉青瓷器皿,器皿有碗、罐、瓶等。瓷器表面施青,青釉颜色艳丽精美,绿如琉璃,光彩照人。厚釉青瓷胎厚星灰褐色,釉层温润晶莹,仿钧窑器上的蚯蚓走泥纹技术薄釉青瓷胎体轻薄,洁白透明,胎上均有莲花、折枝花和缠枝花等图案,精美绝伦。

此外,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马山村和柳家乡牛塘村、八步区贺街镇西南村和铺门镇兴全村等地也是宋代贺州瓷器生产基地。

        1990年,贺州修建公路时,在今平桂区鹅塘镇出土了一件完整的宋代彩绘缠枝花青瓷罐。青瓷罐高19.5厘米,腹径17厘米,罐身胎体上绘有红褐色缠枝花,颜色似铁锈。铁锈画花瓷器是宋代名磁州窑的产品,磁州窑的铁锈花用磁州特有的斑花石作为色料,在釉下绘成纹样,经高温氧化焰烧呈黑色或褐色。贺州出土的这件宋代铁锈花青瓷罐带有明显的南方青釉瓷风格,不属于北方口作品,但目前中国南方已发现的宋代各中,均无贺州这件铁锈花青瓷罐同类产品,铁锈花青瓷罐仅在贺州出土,说明该瓷器是贺州民窑仿磁州窑技术烧制的,可见贺州当时生产的瓷器与磁州窑的产品站在了同水平。

1,彩绘缠枝花青瓷罐

 彩绘缠枝花青瓷罐,宋代,国家二级文物,贺州市八步区鹅塘镇(现划人平桂管理区)采集现珍藏于贺州市博物馆。该罐敛口,卷沿,长直颈,溜肩,鼓腹斜收足底,颈部饰凹凸弦纹三周,肩部至腹中下部饰酱釉彩绘喇叭花,胎为灰黄色,腹下部饰刀痕刻划弦纹二周,腹上部饰刻划隐约弦纹二周,实心足,足为饼状。彩绘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一种由黑,白,褐等色装饰纹的陶器,彩料主要含铁和锰等天然矿物质。在陶坯上绘彩后,窑经900度左右的温度次烧成。汉以后,彩绘陶已经非常少见了。此罐造型朱特征明显,绘画风格已完全没有以往古朴自然的风格,绘画方法也不同汉以前那种填涂法,而是以挥酒自如,一气呵成的绘画方法取代。虽然此彩绘陶器与史前风格完全相异,但在陶瓷工艺发展得到突飞猛进的宋代,在素胎上绘画,不施釉的素胎画陶器是非常罕见的。

1.png

                                                          彩绘缠枝花青瓷罐

   花瓣纹青釉瓷碗

     宋代,三级文物,200011月贺州市贺街镇寿峰村出土,现珍藏贺州市博物馆。 口径17厘米,高5厘米,底径5.7厘米。 敞口,斜腹至足部,实心足,中部内凹,凹心凸起,碗内有花瓣状刻划间隔,碗内底部有一圆形凹面,内施青釉,外腹上部施青釉,足下露胎。

01.png

花瓣纹青釉瓷碗

青瓷碗

   宋代,2004年贺州市郊外收集,现珍藏贺州市博物馆。口径12.1厘米,底径5厘米,高4.5厘米。 敞口外撇,斜腹,假圈足。足底部削平,足底内凹处有块轮痕,碗内至碗外腹下部饰开片青釉,碗内口沿下有弦纹一周,弦纹下有草书“寿比南山”四字,花字外用团花将字圈住。内壁有支钉痕,胎色灰中偏青。

02.png

         青瓷碗

2,青瓷虎子

1993年在贺州市昭平县走马乡希路村南朝基出土藏于昭平县文物管理所。折后,圆口,颈圆折,器身呈卧状,背有圆条半环形提梁,腹下有兽足,浅黄色胎,施黄釉,釉质莹润透亮,口微残。长23厘米,高18.5厘米,重量1966;1995521日,广西二级藏品专家组平惠民、仁义鉴定确认为南朝时期的二级文物。

2.png

                                             青瓷虎子

3,青瓷唾壶

南朝青瓷唾壶1988年出土于平县乡石狗寨石室墓中现珍藏于平县文物管理所。盘口,口沿纹一周颈扁腹最大径下。实足内,通体饰冰施黄釉15厘米,口10厘米足径11米。重量953克。1995521日,经广西二级藏品专家确认组巫惠民,韦仁义鉴定确认为二级藏品。

3.png

                                                       青瓷唾壶

4,青瓷盘口壶

唐代,1989年在贺州市昭平县城凉亭坡出土。现珍藏于昭平县文物管理所30厘米,口径12厘米,盘口、长颈、鼓腹、平底,胎呈灰色,质地坚硬,通体施釉,釉色青中泛黄。1995521日,经广西二级藏品专家组巫惠民、韦仁义鉴定确认为二级藏品。

4.png

                                             青瓷盘口壶

5,紫釉陶瓷温酒壶

   元代,三级文物,1990年贺县铺门镇水下采集,现珍藏于贺州市博物馆。子口,直颈,直肩,腹微鼓直收平底,腹中部有4.2厘米圆口,圆口内有一镂空铜钱纹,腹底部有2.5厘米通风口,中部口和底部口中间隔开,上部为放炭口,下部口为通风口,肩至腹中部饰一圆形执壶手,壶中部肩部有一圆弯曲流口,口至腹底,施紫色釉,底部露胎。高15.3,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7.5厘米。19969月经梧州地区文物鉴定小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5.png

          紫釉陶瓷温酒壶